说一千道一万,走出校门靠实干(民生视线)
●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为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造了较为有利的环境,岗位供给增幅大于求职人数涨幅,并未出现“最难就业季”的趋势。
●产业布局与高校资源存在地域空间错配,毕业生技能与岗位需求存在差距,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各类高等院校的管理体制、专业设置、课程结构等都需要做出调整,才能满足企业用工的需求变化。
大江南北,春光烂漫。当此时节,有一个群体正在奔忙着——又到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最后关头。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34万,再创新高。截至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找得怎么样了?与往年比,有哪些新变化、新特点?促进大学生就业,哪些经验值得推广?本报记者选取了陕西、浙江、湖北等高校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进行深入采访。
看大局——
经济转型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机遇
毕业生就业形势好不好?
“好,一如既往地好!”聊起这个话题,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宣传处处长李德伟笑呵呵地说,就业季就是企业的“抢人季”,学校今年应届毕业生544名,光第一场招聘会就来了157个单位、3593个岗位,其中数控加工专业求人倍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达1∶22。
“就业率非常高!” 西安文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蔡军说,近三年,学院的就业率为98%,今年就业的出口依旧较为畅通,不少学生已确定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