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设想某个周末,一家人驱车到远离城市的生态农庄,体验乡村生活,品尝农家美味。当我们身心舒畅地离开时,却留下直接排到农田、河流的黑臭废水,你将做何感想?
如今,各种农家乐、生态农庄遍地开花,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半月谈记者近日在多地实地调查,发现很多农家乐“前门生态、后门排污”问题突出,污染防治和监管滞后。一些标榜“生态”的农庄名不副实,污水排放之处成了臭水沟,油烟排放之处成了“黑土地”。
生态农庄未必“生态”,废水油污任意排放
田园风光、绿色生态、土鸡土菜……这是很多农家乐、农庄打出的“宣传语”。最近,半月谈记者走进洞庭湖区某县建在河堤上的一处生态农庄。农庄是四合院民居形式,有10多个包厢,院子里绿草成茵,临河的露台凉风习习,环境怡人。穿过院子走到厨房后面,可见一个长约4米、盖着蓝色彩钢瓦、有些隐蔽的管道直通河里,管道尽头流出来的水明显污浊。
一家县城周边的农庄,餐厨污水、废弃物长时间排放到一个小水塘,堆满了黑色或黄色的湿乎乎、粘稠状污物,旁边紧邻着稻田和一条灌溉水渠。记者 白田田 摄
对此,农庄的工作人员不以为然地说:“厨房里的污水都是这么排放的,一涨大水就冲走了。”
一家离某县城较近的农庄,排污的场景更为触目惊心。当半月谈记者询问农庄老板,污水如何排放?这位女老板的回答是:“我们排到了下水道。”可当记者走到厨房背后,一股臭味迎面扑来,只见旁边一个小水塘里,堆满黑色或者黄色的湿乎乎、黏稠状污物。水塘一侧,是稻田和一条灌溉水渠——原来,这就是所谓的“下水道”。
在另外一个山区乡镇,每年春季赏花时节是旅游旺季,来此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一家名为“中心土菜馆”的农家乐,接待能力有20多桌。半月谈记者看到,这个农家乐抽油烟机的油污、洗碗水、厕所污水“三污合一”全部汇入了旁边的水渠。农家乐四面都是农田,早稻正长得绿油油的,这些发黑的废水变为灌溉用水流入了田间。
类似的污染现象并非个例。一位环保部门的负责人坦言,当前农村环境污染中,农家乐、农庄的废水、废气、油烟、固体垃圾是重要的污染源。“很多农庄为了利益最大化,都是直排污染物。”
一个主打“土鸡土菜”的农家乐,餐厨废水直接排到屋后的水渠,长年累月形成了黑色油腻的泥垢。记者 白田田 摄
曙光环保是湖南一家民间环保公益组织。今年,他们启动了一项关于农家乐水污染的调研。水项目总监谭永超介绍说,目前他的团队成员实地考察了20多个农家乐,发现厕所污水一般会经过化粪池处理,而餐厨废水大部分“直排”。
4月,曙光环保对长沙周边一家生态农庄出水口废水样品进行了抽样送检,检测项目包括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氨氮。根据检测报告,如果比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样品多项指标严重超标。比如,化学需氧量为373毫克/升,是一级A标准的7倍多,是三级标准的3倍多。
“我污染但我不治理”,环保只能靠“觉悟”?
旅游旺季或周末节假日,一些农家乐、生态农庄人气爆棚,经营者赚得盆满钵满。但说起环境保护,他们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防治污染基本上只能靠“觉悟”。
在采访中,农家乐经营者普遍表现出两种典型心态。一种心态是“法不责众”。一位生态农庄老板指着直排到村庄水渠的管道,毫不避讳地说:“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到水渠里,在农村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没有什么影响。”
一种心态是“我污染,政府买单”。半月谈记者询问多位经营者后发现,他们普遍缺乏“谁污染,谁治理”的观念,认为治理污染都是政府的事情。上述那家县城附近农庄的老板说,清运一次废水废油要上千元,不划算,应该由政府出钱。此前村里疏浚水渠时,没有顺带清理她农庄的污水塘,她对此还颇有怨言。
在一个以春季赏花闻名的乡村,一家处于稻田中的农家乐抽油烟机的油污、洗碗水、厕所污水“三污合一”,发黑的废水直接汇入灌溉水渠。记者 白田田 摄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对于农家乐的污染问题缺乏约束和监管。一位地方环保局负责人说,过去农村环境整治注重“看得见的垃圾”,搞村庄、学校、道路的清洁工程,而在空气、水、土壤污染的“治本”方面重视不够。按照规定,生态农庄建设应当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当地在这块基本上属于空白。
2017年,湖南临澧县环保局曾经对一个生态农庄项目进行调查,认定其在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建设,在污染治理设施未配套的情况下投入经营,并作出行政处罚。但类似案例并不多见,半月谈记者采访的农庄经营者大多表示没有进行环评,环境卫生方面的检查很少涉及排烟、排水、排气等问题。
相对而言,星级农庄在环保方面做得较好。在一家占地面积80多亩、投资上千万的五星级农庄,污水净化池、油烟净化器等设施一应俱全,由专业的环保公司设计安装。农庄老板介绍说,评星级有明确的环保要求,所以他们进行了环评,修建了治污设施。